萨瓦流淌的方向
- 别名:The Storage / Where the Sawa Flows
- 主演:陈丹燕
- 其他:2021年 / 未知分 / 中国大陆,塞尔维亚 / 纪录片
- 点播
- 简介
- 评论
悟空奉献 暂时没有为您收集到播放资源!
迅雷下载地址
【悟空奉献】暂时没有下载资源,请您继续关注!
- 类型:
纪录片
- 年代:
2021
- 地区:
中国大陆,塞尔维亚
- 主演:
陈丹燕
剧情简介:
剧情简介
本片以一位旅行的中国女作家的视角,纪录了南斯拉夫崛起与消亡后,当地知识分子为守护文化遗产做出的艰辛努力。 背负南斯拉夫崛起又消亡的宿命,一个年迈的总编辑坚守着曾经**一时、如今濒临倒闭的国有出版社及书店。一个年轻的策展人试图用南斯拉夫时期的日常生活用品探索那个消失的国家的生活方式如何支撑了今天的生活。这是一段贝尔格莱德文化遗产的俄底修斯之旅。一位旅行中的中国作家途径此地,以局外人的视角目睹了两位人物的生活。影片纪录了她所见、所感、所痛,时间延绵、地域遥远,却两两相望。
温馨提示: 如果资源您在此页面没有看到播放地址,说明当前资源只支持在电脑上播放,请用电脑访问当前页面。
云吞老丸子 2022-01-17
映后交流环节得知里面的书店已经易主,让这部记录的意义更重了一些。里面的2条主线比较散和淡,在周末的下午场看,忍不住昏过去几次,映后交流环节反而比较有趣。#金红棉#
兰陵王谦墨 2023-06-11
25th SIFF。有些影像很动人,比如光照着照片,比如停电了用蜡烛看书。感受到纸质书文化的没落,南斯拉夫的没落。但总体感觉太散了,没有特别多打动人的细节。旁白也很减分。导演出镜却没有太多的个人魅力,作为探访者在采访中只有*繁的“嗯哼”和“yeah”。
阿尼塔 2023-11-26
欧洲在大多数人看起来是一个**体,但塞尔维亚告诉观众,并不是如此。总编辑对**文化入侵的方案,正如同当下Kpop、白人审美等对内的文化侵蚀,这无关文化包容与开放,更像是一代人内心的坚守。
炭烧** 2022-01-10
2022-01-08金红棉. 老出版书店拒绝私有化经营的困难,受访对象出于民族意识拒绝过多自我暴露,对问题的剖析停留在表层;停电中烛光诗诵也许正是外来者想要看的演出。开头几乎要睡着,对谈环节观众提及影片街景唤醒自身“前南”情结,使我发现自己没有这方面历史视角。
于是 2023-12-06
由书连缀起的真实故事。虽有《捕梦之乡》在先,虽已看过旧火车和摩托车那些片段,但这部电影是全新的感受。米先生的书店令人忧伤,****的**展对应着复古新风的表演……开头的翅膀雕像太震撼了,我第一眼就看出了很多脸……多打一星给这样的作家纪录片的艰辛,没钱没势的用爱发电,排片少,影院安排我在一个儿童激光厅,我一个人看完,心里只记得那张沉在三十厘米水下的书桌。
路米內 2023-11-30
可以搭配乌**西奇理解下。一个国有书店遗老,身上背了一堆外债和塞尔维亚文学遗产。一个80后国家现代艺术馆策展***即看旧货的遗少,“新生活”展的几种翻译里他最喜欢“我们曾遗失的生活”这个译法。其实现在的英文片名蛮好的,仓库。(贵沪老艺术家个人show部分没啥好评的,因为看到黄佳**的编辑才知道这个片)
btr 2023-06-18
一家私有化后衰落的**书店、一个让人回忆起「美好年代」的旧物展览,以及贝尔格莱德当代艺术馆及老糖厂带观众回到曾经的南斯拉夫,人们活在西西弗斯和堂吉诃德之间。山顶的巨型雕塑让人印象深刻。
小学生任赢赢 2023-11-24
小时候读过陈丹燕老师的哪些书已然记不清了(可能是太多可能是年纪太小),但可以明确自己是贝尔格莱德这座城市的粉丝。观影过程中,被大风吹折的雨伞不情愿地斜靠在大光明的座位旁,湿漉漉的我随着宛如萨瓦河的影像,一起流经曾经踏足过的大街小巷:在喜欢的地方屏息驻留,在无感的地方暂时抽离……如同导演的镜头,有种旁观者的自觉。略微陈旧的语法,或许无法唤醒新鲜的回忆,至少,多瑙河是我们共同的方向。#siff2023
空条奈奈 2022-01-09
#第八届金红棉# 3.5,糖厂,书店,展览,巧克力,有的人想汇合,有的人想流去。映后交流更有趣,关于书店的结果让人唏嘘,但这部电影的记录成了它的走马灯,让人观赏它的街景,它的旋转楼梯,它顶部的作家图片,还有米先生。
江海一蓑翁 2023-06-11
本届上海电影节观看的第四部电影,也是唯一一部由中国导演拍摄创作的作品。聚焦塞尔维亚当代出版与文艺衰落景象的主题,不只因为跟前南斯拉夫地区共享的****历史文化记忆、而对中国观众来说具有共情效应,也为中国影迷在熟知的库斯图里卡导演的“流浪者”气质的巴尔干文艺与生活之外、提供当代巴尔干人民的真实生活图景。尽管对于习惯“直接电影”的影迷来说,身为作家的导演的大段大段旁白,确实显得突兀、且对**语言阅读产生干扰效应,但从“大文学”的概念来说,这些旁白也可以视为纪录影像之外的复调式语言,为不熟悉塞尔维亚文化语境的观众,提供足够参考。出版业坚守者对本民族经典作品的深情朗诵,跟片末以旁白形式交代的书店的悲剧性结局,共同构成一种互文式的影像之诗,让“做堂吉诃德”“不做西西弗斯”的主人公**,更具悲壮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