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湖
- 别名:As The Water Flows
- 主演:李振平,王娟,李红梅
- 其他:2025年 / 未知分 / 中国大陆 / 剧情
- 点播
- 简介
- 评论
悟空奉献 暂时没有为您收集到播放资源!
迅雷下载地址
【悟空奉献】暂时没有下载资源,请您继续关注!
- 类型:
剧情
- 年代:
2025
- 地区:
中国大陆
- 主演:
李振平,王娟,李红梅
剧情简介:
翠湖又名As The Water Flows
翠湖获奖情况
第2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亚洲新人奖 最佳影片。
温馨提示: 如果资源您在此页面没有看到播放地址,说明当前资源只支持在电脑上播放,请用电脑访问当前页面。
嘟嘟熊之父 2025-06-17
所有台词都是念给观众听的,对话节奏与情绪反应被完全无视,不断解释说明强调总结,像上了一堂专门向外宾开放的“中式家庭”公开课。首作即陷入了对于堆砌议题(文学性)与**机位(电影感)的迷思,暴露了其创作心态与方法的上限,很难对导演后续作品产生更多期待。
**游戏机 2025-06-16
很舒*的观影体验。导演生于一个很有爱的大家庭,这部电影讲的就是他家这些亲人之间的事儿,像《一一》《喜宴》的变奏,对每个人物都有生动的展现,既有各自的压力和痛苦,又有彼此的摩擦碰撞,但整体又是暖色调,还有不少幽默时刻。200多万成本就能拍成这样很厉害,片中的胖胖就是儿时的导演(后来还是成功出国留学了的),本片最大一笔投资则来自他的富家**哈哈。首映时他们一大家十几口人都来支持了,热热闹闹,这家庭氛围真是令人羡慕,也给导演提供了很好的创作养分。大姐上管老下管小,外公给外孙熟练地染头,胖胖细腻敏感的心思,外公因为总换地方住找不对钥匙,老人和三个女儿家不同的经济条件和装修风格,“父母家永远是孩子的家,但孩子家却不是父母的家”等等,很多细节和感悟一定是从真实生活中来的。祝福“滇浪潮”吧
Xieirse 2025-06-15
7/10,SIFF,亚新单元,世界首映。昆明人在上海影城听昆明话吵架触发PTSD了。摄影比文本有想法,昆明话台词好于普通话台词。代际矛盾表达虽然捕捉到了很多真实细节但本身还是挺套路的,且近乎细节堆砌。另外有点过于圆融,其实没有真实的断裂。而昆明的问题在我这个昆明小资看来(纯主观暴论)就是太小资了,缺乏想象力。亮点是几处对滇池的全景,终于可以摆脱翠湖周围那点小天地了。
一條魚佔滿了河 2025-06-15
★★★☆ 一家三代人,每個人都有自己年齡的煩惱,歸屬感缺失的老年人,掌控欲膨脹的中年人,對未來迷茫的下一代,明明每一題都是難題,卻充滿非悲劇敘事的輕盈,即便有著大大小小的爭吵、矛盾與不理解,家人之間終究是彼此愛著的,這是家,而不是“原生家庭”。作為卞灼導演的長片首作,其實問題蠻多的,比如敘事編排、冗餘鏡頭、比如喜劇節奏,然而電影就是充盈著無法忽視的真摯,甚至讓人想要誇一句卞灼是山田洋次mini,或許也因為故事總給我一種《東京家族》與《家族之苦》的結合感吧,笑著笑著便哭了。看好會在亞新獎有所收獲!#SIFF2025#
大奇特(Grinch) 2025-06-20
这是家庭温暖故事和残酷真相的混合体,通过一大家子三个小家、三代人构成,以不同的家庭空间作为叙事的主要载体,空间赋予情感意义,并分配了每个角色的地位。孩子们想陪伴孤独的老父亲,父亲却难与大家庭解体后的女儿们共享天伦。他是缄默的—知识分子有软弱的权利;争吵的是孩子—他们对父亲和自己的孩子都有很强的控制欲;孙辈只想摆脱—与外公形成一致的情感共鸣,都在寻**人空间。家人聚最齐时,情感上回归家庭场域,面向自身自娱自遣。我们看到的是创作者对家庭空间和新秩序的思考,以黑色喜剧处理,看得心情愉悦。casting好评,能够将这些风格迥异的演员放在一起,做到表演风格上的统一调配。
welkin 2025-06-20
#2025 SIFF# 台词完全笑不出来,唯一觉得自然的笑点是妈妈帮外公向牌友“***”那一段,大量台词取材于日常生活但太过刻板印象中的**思维——例如黑留学生的梗,笑得,那个男生一开口,我在想斯坦福要是录这种饭桌上登味十足的男宝简直是开眼了..结果导演还硬是写出了编造录取通知书的剧情来搞笑..演员除了外公演技普遍不自然。皱着眉头看完整部电影。还有不要再加镜面反射影响叙事的镜头了,审美真不太妙。哎,任重而道远。
🥯 2025-06-17
6.15 /3.5 映后介绍导演此前从事摄影,正中观影前段的感受:还没有做到一个成熟编剧/导演/电影作者需要的工作,文本节奏、镜头调度和对演员表演的呈现都有瑕疵,相对而言对画面“美感”的追求多得多。内容本身最大的问题是缺乏想象力,三代间复杂的家庭关系无法被同时处理,偏偏借助被**的老人/知识分子分别修正,轻盈地一笔带过而不免敷衍散漫。也暴露出一些电影从业者观念的简单化——但事实上,表现生活的真实性和作为呈现艺术的戏剧性不冲突,私人情感的披露和电影公共性的情感机制也不矛盾。最后一个人物小艺以为祖辈拍摄纪录片的角色出现,某种程度上成为创作者的自白,正如卞灼坦言执导的困难,小艺被纳入关系,纪录后续未知。延伸一句,也看到了一大批“青年作者”的问题:我们如何想象“日常生活”以外/以上的东西呢?
木卫二 2025-06-18
一位青年导演,跟随了自己的感性,也相信自己的感性。它是一部由外公日记,引发的家族电影。卞灼看到的,不止是文字,也不只有感性的泪,而是照拂过家族的,温柔又和煦的光。水上回光,生命之光。
西原 2025-06-15
siff|暴雨天坐了两个小时的公交来看这部片子,临出门前还跟舍友说,如果电影不好看那我将会给导演寄刀片,但没想到是如此出乎意料的好片子,映后见面会的时候数度落泪,导演说:“这部片子是献给外公的,外公是上海人,相信他在天上能看到,我说出了没来得及跟他说的话”,感受到一种可贵的真诚,虽然对这种“外公年轻的时候不怎么管孩子但外婆去世了之后成为家庭弥合剂”的底层叙事逻辑并不认同,但不可否认这是很多中国家庭的现状,听映后观众提问,想到之前我外婆去世之后我不同意外公再找一个,因为我认为站在外公这一边是对外婆的背叛,今天看到这部片子,外公也去世快一年了,开始重新思考这个问题的**。外公你是不是也有很多没来得及跟我说的话呢?如果我能多跟你聊聊天就好了。再次感谢导演,我好像也听到了一些来自外公的回答。
Appleless 2025-06-15
#SIFF2025# B+ 昆明你为什么那么美……一直收不到票差点错过,在一楼碰到导演就试图乞讨一张,真的成功了,感谢感谢。放完上影节不用继续了可以闭幕了。首婚再婚可以是很重要的事也可以是无关紧要的事,亲情可以抚摸所有的差异和痛苦。沙老师我要在苏州看到这部!永远支持主竞赛摆架子看不上的、没有明星和噱头的亚新家庭片。